拖了一個多禮拜才來寫這篇,證明我對今年的活動真的很無感。
「香港美酒佳餚巡禮」今年是第四屆,去年的感覺已經不是很好,但因為我每年都有去,而且今年又是最後一次在西九龍海濱長廊舉行,所以就好像要集滿一樣,還是去了。
星期六下午,會場已經人山人海。
不太想再來的原因,是因為覺得這個活動已經有點變質,變成像是普通美食展一樣,很多是一家大小前來,長期霸著一張桌子,桌上堆滿了各攤的食品,不停吃東西。
魚蛋、燒賣、烤元貝、烤蝦、煮鮑魚,和會展美食節、工展會的活動有何分別?
試酒的部分也變了,變得很”滴滴”計較(不是斤斤計較!)。本來10元可以試一杯酒,份量大約會有三分之一杯,但現在,只會倒一小口給你,然後10元能試的酒根本越來越少,稍微有興趣想試的,都要兩張、甚至三張酒券,才能試到一口。
本來活動是推廣旅遊業,吸引遊客的特色活動,也想推廣酒類免稅的商機,但現在商業味道越來越重,變成好像酒商只想在活動上用一杯杯的酒來賺錢,而不是要吸引整箱訂購的客戶。
第一、第二年那種很像嘉年華會的開心氣氛都不見了,現在只有雜亂和商業化。
今年已經打定主意不要亂吃亂喝,所以只買了兩張品酒卷,一次用完,喝了三分一杯粉紅白酒,沒啥特別,純粹用來解渴。
食物方面,只吃了我年年必吃的紙筒火腿Parma Ham,30元有厚厚的5-6片,真的很划算,另外就試了這款法國可麗餅,選了最左邊的焦糖口味。
和平時吃的日式可麗餅相比,法式的比較厚、軟和濕潤,日式的比較薄、乾、脆。
加了不太甜的焦糖醬一起吃,真的非常不錯,也很有飽足感,但一片要50港幣,太貴啦!
今年讓我最期待的是新增設的甜品區,要買至少20元的券才能進場,門口有個超大型的假巧克力噴泉,讓人對裡面的甜品更加充滿期待。
可惜進去之後真是大失所望,露天部分有幾攤賣酒的,說是和甜品搭配最好,但看來看去都是甜酒白酒,去年我超愛的粉紅粉藍酒也在這裡強力促銷。
至於場內的甜品,把中華廚藝學校的攤位也算進去,大約10攤左右,其中有2-3攤是賣馬卡龍,2-3攤是餅乾,本來期待會看到裝飾超夢幻美麗的蛋糕或大師級限量西點,結果統統都沒有!
但進場的買路財20元券還是得花掉,所以就在選無可選之下,買了這一小顆可麗露 Canelé 。
貌似法國來的師傅在那裏解說,但我一個字都聽不懂,只大略知道他的模子是特製,所以做出來的Canelé口感特好。
一吃之下果然有分別!和以前吃過的日本品牌很不同,日本的Canelé比較鬆軟,這個外皮稍微脆一點,裡面則是鬆軟中帶著Q勁。
只能說法國人做甜點還是有他厲害之處。
但如果這個甜品區可以多一點東西就好了 ,不如考慮辦一個甜品博覽會?
聽說明年美酒佳餚巡禮會改在啟德郵輪碼頭預定地,那裡現在沙塵滾滾,到時候能不能把地整好還是個問題,所以明年這活動還有沒有漂亮海景可以配酒,就不得而知了。
還有,明年我會不會有興趣再跑去擠這個活動呢...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