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住在尖沙咀,韓樓應該會成為我的飯堂。

8月份去了兩次,菜單重印得更精美,部份價錢微調了,也加了很多新菜色。 

 

首先當然試試新菜。

用超大且較深的鐵鍋裝的人蔘雞,和那種用小厚鍋裝的"土俗村蔘雞湯",樣子有很大不同。

不過吃起來味道是差不多。燉得骨肉輕易分離超軟爛的雞,肚子裡也同樣塞著糯米、紅棗、人蔘、白果、栗子等標準材料,硬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,土俗村那種小鍋雞湯比較濃稠,這大鐵鍋稍微清淡一點點,雞則是相對大隻許多,是一般市場上正常雞的尺寸。

韓菜餐廳怎麼能少了牛肋骨呢!

在韓菜餐廳吃到難吃牛肋骨的話,其他東西基本上也不必抱期望了。

這裡的牛肋骨看上去外表不太精緻,屬於豪邁粗曠型的,紅蘿蔔超大塊,燉得很軟爛的牛肋骨幾乎已經呈現散開的狀態,吃起來屬於稍微清淡一點點的口味,不是很濃厚醬汁的那種,不知道燉牛肋骨的煮法有沒有因地域,口味略有不同?

由於上桌後很快被搶食一空,所以裡面到底有沒有放年糕、馬鈴薯、紅棗、栗子等多樣材料就不得而知了,下次再來的時候要再點一次,確認清楚。

 

每次來總有人吵著要吃部隊鍋,這次終於實現夢想。

源自於韓戰時期,以美軍剩餘物資為材料的部隊鍋,煮法其實很簡單,把午餐肉、香腸、茄汁豆、年糕,還有一堆雜七雜八的菜全部丟在一鍋煮煮煮,最後再加上一片起士就成了。

當然湯底和辣椒醬是美味的關鍵。

 

部隊鍋最重要的主角,可別忘了辛辣麵!

冬天裡熱呼呼來一碗,實在太銷魂了!不過韓國人喜歡熱天吃熱、冷天吃冷,所以夏天吃熱辣辣的部隊鍋加辛辣麵,也是非常對味的。

這部隊鍋吃起來帶著鹹香和濃郁的油香,不過由於我個人不愛吃午餐肉、香腸、茄汁豆這三樣主要食材,而且對於部隊鍋偏鹹的口味也不太能接受,所以對我來說,用這一大鍋營養食材煮出來的辛辣麵,才是我主攻的目標啦!


 

之前店員幾乎都是韓國人,現在除了不常出現的兩位男老闆之外,好像就只剩下戴著眼鏡,長得很像劉在石的女店員是韓國人,這盤是"在石妹"推薦的煎餃子。

我接觸韓食是今年的事,知識還有待加強,關於韓國餃子我只吃過用蒸的平壤泡菜大餃子,這扁扁的煎餃子是第一次吃。

餃子裡面包著菜肉和粉絲,超超超好吃的!很香味道很鮮,下次來一定要再點。

 

 

另一次來韓樓,只有3個人,點的東西雖少,還是試了沒點過的新菜。

有人不吃牛肉、有人不想吃辣泡菜,所以就選了這道魚飯捲。裡面的材料和其他口味的飯捲基本上差不多,都有醃漬蘿蔔、牛蒡、煎蛋、火腿、菠菜等等,另外加了鮪魚碎,本來以為會有點腥,結果完全沒有!魚的鮮香味讓飯捲吃起來更有味道,是意料之外的好吃。


 


辣炒雞排真的是每次必點,真的比首爾的春川辣炒雞排好吃多了。

不過每次都覺得有越來越小鍋的趨勢,因為每次都覺得吃不夠啦!

 

每次來都吃太飽,沒能試的炒飯,這次終於在吃完的辣炒雞鍋裡加了炒飯下去炒,再加進紫菜絲,超讚的。

希望以後能推出起士口味,一定會更讚(還是我下次自備起士好了^^)

 

水冷麵也是大推。

以前在台灣吃到水冷麵的印象就是,麵好硬,像橡皮筋都咬不斷,不過這裡的完全不會,柔韌度夠,但不會咬不斷。

帶點清新微酸的湯汁,超級清甜好喝,配著水梨吃很清新很解辣,就連普通的白煮蛋,也因為泡在這湯汁裡,而變得很有味道很好吃,去除了蛋本身些微的臭腥味。

吃了一堆辣鍋辣菜,水冷麵真的是清口腔醒味覺的必然之選。

 

我真的很希望能吃到韓樓難吃的菜,讓我可以換換形容詞,不要每次都只有好吃跟很讚這些重複的詞語...

目前為止在韓樓吃到的菜,都是超讚超好吃的啦!(喔,我又重複了 )

 

 

(9月8日更新~~果然是飯堂之我又又又來了)

今天韓文三人組又去會餐,星期六晚上韓樓的客人比星期五少,但還是坐滿人,幸好提前訂了位。

在石妹不在,倒是不常見到的肥瘦兩老闆出現了。老闆果然聰明又勤快,會偷偷關心我們的部隊鍋煮好沒,還會迅速拿盤子過來,服務非常到位。

叫了部隊鍋(幾乎每桌必叫)、魚飯捲、蔬菜煎餅、蒸蛋,附送三碟小菜。

結帳港幣429元。

韓式蒸蛋會放在這個小鍋裡,蒸蛋裡加了蔥花、紅蘿蔔碎粒、高湯,非常軟嫩鮮甜,好吃。

 

之前韓樓剛開的時候來吃過海鮮煎餅,覺得不太優,很油又太軟。不知道是廚師熟能生巧還是口味改良了,這次的蔬菜煎餅就非常棒,軟硬度剛剛好,不太油也不會過鹹,而且蔬菜很足料。

 

照我光顧的頻率來看,相信很快我就會把韓樓所有的菜色都吃遍了,到時候集滿菜單裡的全部菜色,老闆會不會給我VIP卡呢? ^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孤獨女王假貴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